時間:2009年03月18日 來源:青海省地方稅務局
西北五。▍^)人口約9000萬,為全國的7% ,土地面積共計304.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面積的31.7%,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由于歷史原因及地理位置影響,社會經濟一直處于我國不發達地區行列。改革開放以來西北五省區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跨區域經濟領域違法犯罪活動卻屢見不鮮,尤其是在發票領域,制販假發票違法犯罪活動比較突出,偷逃稅現象嚴重,擾亂了稅收和社會經濟秩序。加強發票管理,強化以票控稅能力,保障稅收收入,是稅收征管的重要環節,是稅務部門掌握和監控稅源的基礎工作。長期以來,發票管理一直是稅務部門管理的薄弱環節,從主觀上講,一是發票管理制度不健全,發票票樣種類繁多、規格大小不統一;二是管理效率低,發票管理層級比較多,發票印制廠家過多且分散,發票規格及印制樣式五花八門,印制質量參差不齊、價格高低不一;三是發票防偽措施簡單,真假發票鑒別難度較大;四是區域間發票協作打擊機制尚未建立,沒有統一完善的發票管理信息系統和發票核查體制,不能及時發現和打擊跨區域各種發票違規和偷騙稅行為,造成稅負不平,稅源轉移流失。從客觀上講是納稅人不按規定開具發票,應開不開,逃避納稅,更有甚者不法經營,采取“大頭小尾”、超額虛開、開具白條以售貨清單、保修卡、提貨單代替發票、或采取打折不給消費者開具發票,制假買假用假,套購倒賣發票等,造成稅收大量流失和管理難度加大。因此進一步強化發票管理,加強西北區域間發票協作,打擊發票違法違章行為,維護正常稅收秩序,堵塞稅收漏洞,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已成為當前稅收征管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青海省發票改革情況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普通發票集中印制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6]431號)精神,“省級稅務機關集中印制、統一管理”,“印制企業數量確定在印制量1億份以上的省市不超過6家,印制數量在1億份以下的省市不超過3家。”等要求,青海省地方稅務局從發票管理實際出發,本著統一規范、便于查詢、打擊假票、不給納稅人增加負擔的原則。從2006年初開始籌劃考察研究發票管理問題,擬定了發票改革方案,新版發票從2007年元月1日起正式啟用。
1、兼并發票種類、統一發票規格。改革前,青海省地稅監制管理的發票是按照企業、行業、單位自身需求的規格、式樣、多少等進行審批印制,據粗略統計約有120多個種類大小規格式樣不一的發票。僅微機發票約10多個種類、其余為手工發票和定額發票。全省地稅監制印制發票數量約8000余萬份,其中:1、省局直接監制審批印制的發票約1千余萬份,主要有建筑業統一發票、特種統一發票、代開發票、銷售不動產發票等8個種類,由省局在指定的發票印制企業印制,統一發放給各州地市地稅局,由各州地市地稅局再發放給區縣局使用。工本費由區縣局按照省發改委審批備案的收費價格進行收費,匯繳各州地市地稅局,由各州地市地稅局統一匯總繳至省局征管處指定帳戶,用于支付印刷企業印制費(工本費價格中加了10%的破損費用)。2、各州地市地稅局監制審批印制的發票約3000余萬份,主要是本地區納稅戶使用的發票,由各州地市地稅局負責監制,在省局指定的發票印制企業印制,統一發放各所屬區縣局使用,工本費由區縣局按照各州地市發改委審批備案的收費價格進行收費,匯繳各州地市局?顚S,(此價格各地區執行不統一)。3、企業自用發票約4000余萬份,主要是按照企業、行業、單位自身需要的規格、尺寸、式樣等需求,報各州地市地稅局進行監制,在省局指定的印刷企業進行印制,費用由用票人與印刷企業商談,地稅局不管。發票防偽措施主要是采用國家稅務總局指定的防偽水印紙和專用防偽油墨,另加一些簡單的如秘密標識等印刷技術進行防偽。對此,青海省地稅局對全省地稅監制發票的種類進行了兼并,取消按行業歸屬劃分發票種類的辦法,改按營業稅征收范圍設置發票種類。即將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地稅監制發票,凡是能夠合并的,統統合并為統一種類統一規格的發票,如將《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人身險保險費發票》、《青海省保險費專用發票》、《青海省鐵路貨物運輸保險專用發票》、《青海省公路貨物運輸保險專用發票》、《青海省國內航空貨物運輸保險專用發票》、《保險投資金發票》等,統一規范為《青海省保險業專用發票》。規格暫定為210mm×297mm,規定此發票適用于在青海省范圍內從事保險業的納稅人在發生經營業務時開具。對有特定用途但無法合并的發票將實施繼續保留,如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專用發票》、《公路、內河貨物運輸業統一發票》、《鐵路客運餐車定額發票》等發票實行保留。改革后發票種類由原來的126種簡化合并到現在的38種。
2、明確開票方式:改革前,青海省地稅監制發票基本上是手工發票和定額式發票。改革后,全省地稅監制發票全部實行機打發票(卷筒式和平推式)和暫時保留少量手撕式定額發票兩種開票方式,取消手工票。
3、重新指定發票印制企業。改革前全系統共有16家指定印刷企業承印地稅監制管理發票。其中省內11家,省外5家。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要求,青海省地稅局對原指定印刷企業進行篩選,按發票改革內容,要求印制發票企業配置八色或八色以上商業輪轉印刷機、平張表格印刷機噴墨平臺,大型可變信息二維條碼最大信息量不小于167個字節噴碼設備,密碼區及獎區覆蓋裝置設備等。經過審查,對達不到印制新版發票要求的原定點印制企業取消印制資格,重新指定地稅監制發票印制企業,由原來的16家現確定為目前的4家。
4、統一制作發票防偽。根據新版發票防偽技術要求,青海省地稅局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確定了北京銳興華盾科技有限公司為省地稅監制發票國家管理層面認可的發票防偽制作公司。主要是采用國家質監總局、公安部、國家防偽協會、國家版權局認可的高科技發票防偽技術。a、利用國家信息中心密碼查詢系統----簡稱大眾信息查詢系統。通過網絡(http://www.csdn315.com.cn)查詢發票真偽;通過手機短信(發送到106695889中社網)查詢發票真偽;通過電話(撥打10106000本地市話計費)查詢發票真偽。b、制作二維條碼防偽系統—簡稱專業技術防偽。即將監制發票,按照稅務部門自行需要編輯的防偽內容(每份發票編寫167個字節約80—90個漢字),加密成二維條碼噴印在每份發票上,用識別二維條碼專用解密儀器,進行鑒別發票真偽。c、編制語言提示防偽系統——簡稱特殊防偽。即在每份監制發票上用特殊防偽油墨噴印一種稅務部門自行需要編制的語種語言等信息,采用圖形碼加密縮微與專用語言提示儀,語音告知鑒別發票真偽。二是購置菲林機,制作氧化版。為從根源上杜絕假發票,青海省地稅局專門購置了菲林機、氧化版曬片機及配備了專門的制作人員,由省局統一制作菲林片和PS氧化版,根據各印制企業每批印制數量,交印制企業印制發票,印制完成后,把使用過的PS版和沒有使用的PS版如數繳回,實現制版、曬片等制作技術層面的發票防偽。三是繼續使用國家稅務總局指定的防偽水印紙和專用油墨進行防偽,實現物品層面的發票防偽。四是利用印制企業秘密標志、顯色油墨、套印縮微碼、底紋、團花、浮雕等印刷技術進行防偽,實現印刷層面的發票防偽。
以上管理層防偽、制作層防偽、物品層防偽和印刷層防偽四個層面的發票防偽,共同構成了一個“四位一體”的綜合現代化防偽機制,可以講青海省地稅局監制的發票已基本具備發票防偽功能。
5、實施一個合并。為加強稅務系統內部管理,青海省地稅局根據實際需要將稅務部門自用的特種(代開)發票與稅收完稅證合并為《青海省特種(代開)統一發票及完稅憑證》,即三票合一,票證合一。杜絕開發票不征稅、征稅不開發票、高稅率開低稅率完稅等行為。同時也減輕了稅收管理員發票與稅票號碼相互比對的工作量。
6、明確管理方式。全省將地稅局監制、印制發票管理權收到省局,由省局統一管理集中印制。即將地稅管理的普通發票全部套印省局發票監制章,由省局統一編制發票代碼、發票號碼、統一發票防偽措施、集中印制、發放和結算,統一規范管理制度等。
7、核定發票價格,規范結算方式。一是根據發票的用途和保存期限,為了保證發票的印制質量和防偽內容的正常識別,防止印刷企業不正當競爭,青海省地稅局在參照原發票印制成本的基礎上,擬定了印制新版發票成本的參考價。其中對地稅系統統一收費的13種發票,收費價格在省發改委進行了核定備案。二是規范了發票印制費用的結算方法。按照省發改委備案的價格向納稅人收取發票費用,收款后定期向省財政廳專戶或省局計財處專戶繳納。企業自印發票由用票單位與印制企業結算。稅務自印、自用發票,由征管處驗收,計財處專戶款支付印刷企業。向納稅人收取發票工本費統一使用財政廳印制的《青海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或《青海省行政事業收費統一票據》,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費票據由省局統一向省財政購(領),下發各縣級局使用,明確規定不得使用任何票據收取發票工本費。
8、完善管理制度。結合新版發票的啟用,青海省地稅局相繼出臺了《青海省地方稅務局關于發票改革和發票規范管理的實施意見》、《青海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啟用青海省特種(代開)統一發票及完稅憑證的通知》、《青海省地方稅務局票證工本費使用收費票據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通知》、《青海省地方稅務局發票防偽系統電子掃描槍使用管理辦法》、《青海省地方稅務局發票印刷廠家防偽用品采購(取得)、使用、保管、繳銷辦法》等10多個制度辦法和通知。
二、發票改革后運行情況
青海省地稅局新版發票于2007年元月1日起使用以來,經過半年的新舊票過渡期,據統計2007年審批印制的發票數量為120000萬份,比2006年增加4000萬份。如西寧市局上報的數據:2006年青海省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免費發票,服務業娛樂業文化體育業專用發票、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青海省定額發票、停車費發票等通用發票印制數量為2000萬份,2007年為3000萬份,增加1000萬份,2006年各大廳開具發票實現的營業稅4.3億元(不含減免稅),2007年實現5.66億元,增長30.88%.
新版發票運行一年多來,青海省地稅管理者認為,他們所采取的發票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提高了全社會對發票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在稅務系統內部,發票管理制度更加規范嚴密。三是倡議青海區域內企事業單位、黨政群部門財務實行真票報銷制度活動付諸于實施,在發票防偽方面采取的措施目前很到位,做到假票能識別,重罰納稅人用假票。四是發票用量顯著增加,稅收收入得到增長,維護了稅收秩序。
三、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治理和規范發票秩序
推動地區間合作、促進地區間互動,建立跨省區發票管理機制,是加強稅收征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征納成本,優化納稅服務,樹立良好稅務形象的重要舉措。因此,青海省地稅局倡議,建立西北五省區地稅發票協作機制。實施發票管理“五統一”工作。
一是統一管理方式。西北各局地稅監印發票實行省級管理,統一套印省區局發票監制章;統一編制帶有“X”符號的發票代碼、發票號碼;相互認可指定發票印制企業,發票跨省區印制。
二是統一發票種類、規范發票規格。西北各局按照統一的發票種類和規格監制印制發票,對不能統一的特殊種類和規格發票各省區局相互通報備案。
三是統一發票防偽措施。西北各局統一制作監制發票菲林片、PS氧化版;統一在一個公司制作密碼信息查詢防偽、爾維條碼專業釋讀防偽和語音提示特殊防衛系統;統一使用防偽紙張和防偽油墨;統一認可各印刷企業印刷技術防偽等。
四是統一發票印制成本參考價。按照紙張、油墨、印制費用、交通條件等因素,制定西北各局統一認可參照執行的發票印制成本參考價。
五是統一核查打擊機制。倡議西北區域內企事業單位和黨政群部門財務實行真票報銷制度。建立西北地稅認可的發票聯合檢查、交叉核查等工作機制,嚴厲發票違法違章行為實現發票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系統化、規范化。
|